当前位置: 首页>集成行业>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的几点尴尬(2)

时间:2009-05-11 11:03来源:互联网 作者:陈玉婷
4 、集成商演绎着 1+1>2的不等式 系统工程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理:l(个子系统)+1(个子系统),得到的功能应大于两个子系统各自功能之和。即1+1>2。 在目前的建筑智能系统中,如果集成得好,往往可使集成后的
  
4 、集成商演绎着 1+1>2的不等式

      系统工程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理:l(个子系统)+1(个子系统),得到的功能应大于两个子系统各自功能之和。即1+1>2。
      在目前的建筑智能系统中,如果集成得好,往往可使集成后的功能远大于2,可多出数倍,甚至数十倍。
      如果一个智能系统由多个生产厂商分别提供安装和售后服务,各子系统间几乎毫无联系的独立工作,整个系统变成各不相干的系统的堆砌,各厂商的产品的协调、配合、故障责任划分出现问题,其结果往往是1+l<2,因为它们没有组成有机的系统,其最好的情况也只能等于2。
      当系统组合不当时,可能使功能互相抵消,变成1+1<2,有时甚至变成负数,系统变成了使用者的累赘,这种失败的例子是有的,这绝不是系统集成商应有的作为。
 
5 、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商不是水电安装队
      正因为智能化系统工程是多产品、多专业、跨行业的整合,对工程队伍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极高,要求施工队伍中至少要有计算机软硬件、自动控制、电子、电气和通讯等专业技术人员,否则是难以完成这样的系统工程的,目前建筑商所属的水电安装队的人员是达不到以上的技术要求的,这也是部分由水电安装队所承接的智能系统工程不能达标的重要原因。
 
6 、集成商面临的尴尬

      系统集成商在给开发商提供了方案,准备进入项目实施时,却经常遇到许多尴尬。

 6.1 进场的尴尬

      介入时发现没有弱电井或弱电配电间,要不就是土建已超前,管路预埋己成空话,或虽有管路但冗余不够等。
      介入时发现电话、电视等已有人实施,许多管路和信息出口的安装位置,设备的安装位置已被占用。诸如此类,使原方案必须重新修订,系统指标和工程预算发生较大变化。

 6.2 承诺的尴尬

      由于以上类似的各种原因,自己资源共享的承诺、系统功能的承诺、工程的承诺等不能实现。

 6.3 结果的尴尬

      本希望把智能系统做成有特色、有影响的系统,结果是连自己都不满意。


7、 开发商的尴尬

      以宽带接入为例,由于开发商没有了解宽带等网络增值服务商的业务,或宽带服务商没有向开发商讲清服务项目等原因,使开发商宣称自己卖的楼有综合布线、宽带网等。可住户买了楼后,却要对布线系统交租金。且该使用费比重新向电信公司申请的入网费用高出许多。使开发商被住户认为是骗子,开发商有苦难言。

        国内目前如中国电信、网通、长城、聚友、万维等网络增值服务商,其产品主要是宽带网服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集成。

        一些宽带增值服务商,免费向园区、大厦出资布线,建立宽带网。由于价格、服务等管理、收费原因,实际利用率极低。许多住户直接向电信部门重新申请。结果造成重新布线。

      还需注意,由于宽带增值服务商是将综合布线系统免费在小区或大厦安装的,通常不涉及系统验收问题,其使用的材料和工程质量开发商不必过问。结果许多布线系统的材料和工程质量问题到应用时才被发现。

      其实赠送的布线系统并不允许用于其他系统,开发商仍然需要考虑对园区或大厦的其它系统进行布线,节省的开支并不多,但造成的管理问题和系统结构问题却不少。目前国内参与免费宽带接入的网络增值服务商的巨大投入回报均为负数,一场被世人戏称的“烧钱运动”开始降温。

      鉴于宽带免费接入的教训,许多开发商对智能系统的建设开始有了更清楚理性的认识。
 
8 、集成商提前介入

      集成商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顾问的作用,当开发商没有找到顾问公司时,集成商可在土建开始时就介入,与开发商和设计院确定系统需求,确定管井管路及空间分配。

      集成商早期介入有利于与建筑设计单位配合,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集成商可配合设计院对智能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管线、设备占用空间等作综合考虑,有利于智能系统的实施,有利于节省综合成本。

      集成商早期介入还有利于地产开发商的工程管理和协调。
 
9 、集成商的选择

      选择好的集成商,无疑是必要的,但由于专业性强,对开发商而言,选集成商不是容易的事。通过招标,对资质、业绩评估是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往往过于重形式和外表。

      特别是通过招标公司的招标时,问题较典型。因为目前的招标公司大多是按设备采购招标的规范招标,而系统集成不符合这种规范,加上其它因素,选出的集成商并不一定是合适的,若有专业顾问公司参与情况会好许多。

      综上所述,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尽快制定适应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监理等相关的标准、法规,各大专院校及办学机构加速培养适应智能系统发展的人才,政府及各相关专业学术团体大力支持、扶持从事智能系统顾问、项目管理及工程监理的公司,规范智能系统集成商的行为,使智能建筑得以健康发展。

编辑:思考的牛  

------分隔线----------------------------
推荐内容